供稿人:供稿部门: 点击次数:2015 发布时间:2010-07-20
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机械行业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在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0年高等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孙长庆
2010年6月22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召开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0年高职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研究分析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研究、讨论行指委2010年的工作,部署推进2010年机械行业高职教育的重点工作,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积极推进机械行业高职教育的发展提高,进一步适应国民经济和装备制造业振兴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需要。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当前形势分析
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的最后一年,是制订国家和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之年,也是贯彻落实装备制造、汽车行业“两个规划”的关键之年。
今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开始实施,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将在改革创新中迎来发展的新机遇、新要求和新挑战。
(一)国家教育和人才发展的重大决策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发展新机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近期将正式颁布实施。作为指导今后十年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教育规划纲要》与时俱进地把发展重点转到提高质量和促进公平的核心目标上来。职业教育作为缓解我国劳动力结构性矛盾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关键环节,在《教育规划纲要》中被摆到了非常突出的位置,《教育规划纲要》特别关注了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制度创新。在大力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同时,尤为注重行业企业参与办学和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明确提出要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新机制。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规划,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人才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设包括高技能人才在内的6支人才队伍,并提出:高技能人才到2020年要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8%,高技能人才总量到2015年达到3400万,2020年达到3900万,其中技师、高级技师达到1000万人。
《教育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行业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作用和要求,表明行业在推动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人才规划纲要》为我们指明了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具体目标。我们要抓住国家重视职业教育,重视发挥行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的大好机遇,解放思想,履行职责,发挥作用,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推动行业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二)机械工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2009年国家颁布并实施了《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当前,机械行业的中心任务是继续贯彻落实两个《调整和振兴规划》的目标和任务。实现行业调整和振兴目标最基础、最关键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建设创新型研发技术人才、开拓型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级技能人才三支队伍。为机械行业振兴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是机械高职教育的历史责任,因此,我们必须要准确把握并努力适应机械工业调结构、转方式、上水平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充分发挥行指委、专指委的组织和专家优势,引领和带动行业职业院校深化改革,努力培养出符合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三)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近十年来,机械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高职院校无论是在规模、结构、质量,还是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于此同时,这种跨越式发展也带来一些问题和矛盾,以致机械高职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不适应行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当前高职教育的生存、发展面临来自经济、社会和教育内部等多方面的巨大压力。一是国家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对技能人才的新要求;二是生源减少以及就业难的巨大压力;三是中等职业教育在就业岗位上的竞争;四是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将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给高职带来的冲击。
高职院校不可避免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今后高职教育竞争的焦点不再是占地、建筑、规模等硬条件。竞争主要靠办学水平、培养质量、服务能力、办学特色等软实力。因此,行业高职院校必须要找准自身的定位,明确人才的培养目标,把工作重心转到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成效,提高自身办学的竞争能力上来。只有这样,院校才能在竞争中胜出,才能借助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东风,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二、2010年行业职业教育工作
(一)各专指委工作简要回顾
2009年杭州会议后,各专指委积极行动,机制、模具、机电、计算机、材料、管理、电气自动化、汽车、公共课和实验实训专指委都按照行指委的整体部署和安排,组织开展了活动,通过召开年会或组织专题研讨的形式,结合院校实际和本专业类的特点,就推进资源建设工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等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和交流,有的专指委还组织了有关论文和成果的评选和表彰活动,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如:调整后的机制专指委,积极组织,研究落实工作计划,组织了教学资源建设各子项目建设情况的评审与研讨;计算机专指委对“共享型教学资源库”框架应包含的内容进行了调研和研讨,并提出了“共享型教学资源库”框架建议;管理专指委和材料专指委于2009年12月联合在海南博鳌举办了“全国机械职业教育管理类、材料工程类专业博鳌职教论坛”;机电设备专指委继续深入研讨数控设备维修与管理等3个专业的岗位人才标准和专业规范等。以上工作和成绩的取得,为我们2010年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为我们实现2010年的工作目标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开展行业高等职业教育工作的主要思路
搞好行业高等职业教育是为行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高技能人才的大事,关系到行业振兴和持续发展的后劲,是行业的主要职责之一。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行业高等职业教育工作的主要思路是:贯彻落实两个《调整振兴规划》的文件精神,以《人才规划纲要》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认真履行《教育规划纲要》赋予行业的职责,发挥行指委和专指委的专家作用,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机械行业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2010年行指委重点工作
1.继续推进装备制造业资源建设工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装备制造业资源建设工作仍是当前行指委和各专指委的重点工作之一。目前,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已经完成了7个专业的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和《专业规范》初稿的制定工作。2010年是装备制造业资源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的一年。各专指委继续开展资源建设工程立项专业的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和《专业规范》的制订和征求意见工作,其成果将在9月初的“中国职业教育与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展示和交流。在此基础上,各专指委按照行指委的统一要求,启动教材建设工作。
行指委还将组织开展一系列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活动,以此来推动资源建设工作的开展。下半年,将开展2010年全国机械行业高等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建设评审工作。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机械行业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同时,我们将对组织开展资源建设工作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和表彰。我们还将研究制定全国机械行业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团队、优秀教学成果、精品教材评选的机制和方法,这几项工作计划在2011年启动实施。
2.举办中国职业教育与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
为建立和完善教育部门与行业组织的教产合作机制,探索产业与教育深层合作,创新发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在教育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辽宁省人民政府的指导下,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和行指委联合有关单位共同主办“中国职业教育与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论坛于2010年9月4-5日在沈阳与“第九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同期举行。
论坛将以“深化校企合作,推动行业人力资源健康发展”为主题,邀请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行业协会领导、人力资源资深专家、职业院校领导和专业带头人、相关企业代表等,就新形势下装备制造业现状和振兴发展的趋势,装备制造业技能型人才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将职业教育的发展与装备制造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有效结合等热点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论坛期间还将举办“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与资源建设成果展示与交流”;“评选表彰机械行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优秀企业、优秀职业院校”;“发布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并授牌”等活动。
这是机械职业教育史上的一件盛事,它不仅有力地推动教产结合、校企合作,而且向全国展示机械行业职业教育的特色、成果和实力,对扩大机械行业职业教育的影响,推进行业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都会产生积极的效果。为举办好此次论坛,各专指委和机械职业院校要按照论坛的统一要求和安排积极予以配合。
3.开展全国机械行业 “骨干职业院校”和“特色专业”命名工作
为推进行业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行业振兴和发展服务,经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批准,2010年将由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和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认定一批基础条件好,教学质量高,教学改革成果显著的高等、中等职业院校为“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确认一批符合行业技术发展要求,可对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起到支撑作用的专业为“全国机械行业人才培养特色专业”。本次会议将征求大家对开展这项工作的意见,会后正式印发文件,组织申报工作。
4.“全国机械行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优秀企业、优秀职业院校”的评选表彰活动
为推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挥行业在推进校企合作中的作用,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将于近期联合开展机械行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优秀企业、优秀职业院校评选表彰活动。对长期支持职业教育事业,与合作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的企业和校企合作深入开展并取得实效、为行业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和区域经济技术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职业院校进行表彰。本次会议将对活动文件进行征求意见,会后将正式印发行业院校和企业,组织申报评选工作。评选出的优秀企业和院校将在“中国职业教育与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予以表彰。
5.《机械工业“十二五”教育培训发展规划》调研工作
今年行指委承担了《机械工业“十二五”教育培训发展规划》的研究课题。本课题将通过深入调查、科学分析,了解和掌握机械行业人才队伍、教育培训现状及其需求;研究“十二五”机械行业教育培训的发展战略、目标任务、有效途径和措施。课题的调研工作是课题研究的基础和关键环节之一。调研成果不仅对研究制定《机械工业“十二五”教育培训发展规划》有直接的作用,而且对职业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适应行业发展,满足行业企业对技能人才数量、结构和知识、技能和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了能将调研工作做实、做好,我们委托一些行业职业院校配合开展相关调研工作。各院校要组织有关人员在本地区内选择5-10家机械工业典型企业进行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同时也要就本校及本地区相关院校的情况开展调查。本课题对于职业院校深入企业、了解需求,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参加调研的院校有关人员将作为课题组研究成员,并颁发证书;参与院校优先享用课题调研成果。
三、关于行指委、专指委自身建设
过去的几年,行指委和专指委的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绩,许多委员和委员单位为此付出了艰辛,做出了无私的贡献,在此我代表行指委对大家表示由衷的感谢。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应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新时期国家对行业的要求和赋予的责任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还不同程度存在着散、弱等问题。
一是行指委的工作不落实,工作缺少计划,尤其是装备制造业资源建设工作进展迟缓。
二是教改成果不多,教改成果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成果应用的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
三是各专指委工作开展不平衡,个别专指委的工作开展不得力,进展严重滞后。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行指委秘书处的领导和指导工作不力,对工作缺少深入的研究,缺乏前瞻性和指导性。二是有些专指委主任、副主任责任意识淡薄,没有履行好领导专指委,推进工作的责任。三是有些委员因体制和工作发生变化,致使工作脱节。四是个别委员院校不重视,长期不参加活动,不履行责任。
在新形势、新机遇和新的挑战面前,我们必须强化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精品意识,切实加强行指委和专指委的自身建设,担负起改革发展机械职业教育的历史重任。为此,我提出四点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行指委秘书处的建设
行指委将对秘书处的工作进一步细化和分工,加强行指委秘书处自身建设,加强业务学习,强化服务意识、大局意识,提高对行业职业教育的指导和服务能力,力求使工作贴近行业、贴近院校。今年,行指委秘书处牵头建立并试行秘书长联系制度,保持和密切行指委与专指委及各专指委之间的经常性联系,及时研究处理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二)专指委主任要切实负起工作责任
各专指委主任、副主任要以对行业职业教育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承担起专指委的工作。各主任和副主任委员不仅是代表个人,更多的是代表学校承担专指委的工作,要拿出一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专指委的工作上。专指委的工作与学校的工作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各专指委的工作要和院校的工作有机结合,还要注意发挥委员学校的作用。专指委的工作做好了,不但能够推进行业职业教育工作,也可以促进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达到双赢的效果。
(三)建立吸收和退出机制,切实加强各专指委的组织建设
所有专指委委员都是自愿加入的,我们衷心希望各位委员能够履行职责,积极参加专指委的各项活动。为保持行指委和专指委的活力和战斗力,我们必须建立吸收和退出机制,对于那些有能力、有热情、有积极性参与并承担行业职业教育工作的单位和个人,我们要及时吸收进来并委以重任;对于个别长期不参加专指委的活动,不履行责任的委员,及时进行调整。
(四)根据工作需要,可成立专业协作组
为了推进装备制造业资源建设工作深入开展,根据工作需要,有条件的专指委可成立专业协作组。专业协作组在所在专指委的领导下有计划地开展资源建设和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等项工作。专业协作组主要由专指委成员学校及其他相关学校的专业骨干教师组成。拟成立专业协作组的专指委须向行指委报送成立专业协作组的材料,由行指委审批。
“行指委”和“专指委”是组织开展行业职业教育工作的主要依靠力量,是机械职业教育战线上的知名专家和精英,肩负着机械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责任。我们的事业是崇高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前景是美好和广阔的。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同心协力,开拓进取,努力工作,就一定能够不负众望,做好“行指委”和“专指委”的各项工作,为机械行业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