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01

中心动态

牢记嘱托 砥砺实现美丽机校梦

供稿人:供稿部门: 点击次数:418 发布时间:2015-11-02

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

校长 武斌儒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大家好!

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与大家在这里进行交流。今年617日下午,对学校的全体师生来说终身难忘,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学校实训基地进行调研考察,了解贵州职业教育发展情况以及清镇职教城的建设情况,这不仅仅是贵州职业教育的荣誉也是全国职教人的荣誉。这些年,学校在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的背景下,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和大部分兄弟院校相比较,还存在差距。为了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各位同仁相互学习,我就抛砖迎玉啦!

一、总书记心系职教 情牵中国梦

习总书记在考察过程中在机床基础操作、智能制造、3D打印等教学场地连连驻足,亲切的和我校师生握手交流,并关切的询问我,学校生源来自省内还是省外,农村学生有多少,学生就业情况如何,学生家庭情况好不好。在得知学生在学校不仅不用交学费,国家每年还有2000元的助学金,毕业生也供不应求。特别是听说学校作为优质省属职业学校,参与省教育厅提出的职业教育精准扶贫项目工作,每年招收两个“威宁班”,两个“赫章班”,招收对象为贵州深度贫困县威宁、赫章贫困家庭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学生入校后,全部免除学费、书费、住宿费,享有国家资助金,目的是力争通过职业教育达到就业一人、脱贫一家,带动两地脱贫致富,习总书记听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并鼓励学校要将这项事关民生的事办好。

当总书记来到数控实训中心时,看到我校学生高余正在操作机械手在电子屏上书写“中国梦”,总书记走过去询问他有什么梦想。高余告诉总书记:自己对学习这门技术非常感兴趣,中国梦是所有中国人的梦想,自己还有一个梦想就是把贵州建设得更加美丽,如果有可能我想把“made in china”带到全世界去,这赢得了总书记的夸奖:“好志向”。总书记在此还向我询问工业机器人多少钱一套,是国产还是进口,我告诉他:我们购置的设备是国产品牌,一套的价格仅为进口设备的一半,总书记听了连连点头。当看到墙上挂着《中国制造2025》的介绍和习总书记去年在上海视察大飞机项目时说的:“我们要做一个强国,就一定要把装备制造业搞上去”,他的眼中露出赞许的目光。我深深能感受到总书记情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当总书记步入3D成型技术教学区的激光打印区,我校机电专业二年级的王开兵同学主动开口说:“报告习大大,我正在进行激光打印,我能给您演示一下吗?”在习总书记笑容鼓励下,王开兵用激光打印机在一张铝片上打印了“崇德尚能 砺学敦行”并赠送给习总书记时,解释说“这是我们学校的校训,校训时刻提醒着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能力的人,我们要勤勉学习、严谨克行”。习总书记接下卡片,拍了拍王开兵同学的肩膀微笑着说“共勉,共勉”,意想不到的是总书记还收下了这张卡片。我也乘势把学校开设道德讲堂,打造具有浓厚传统文化氛围的思贤广场,把圣贤六子请进广场;每年引进国家级“高雅艺术进校园”;将企业文化融入课堂和车间,开展音体美教育等文化活动致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向总书记作了汇报。在这一刻我们感受到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寄语了很高的期许的,那就是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更要以文化育人,德育为先,对学校“崇德尚能 砺学敦行”的校训内涵给予了认同。

二、“赶、转、改”中的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

 “十二五”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职教率先突破,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实现了“三个全国率先”:一是在全国首批率先全面实施免费中职教育。二是在全国率先编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32020)》。三是在全国率先出台职业教育条例。同时,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作为贵州“四化同步”的支柱石、产业发展的助推器、脱贫致富的直通车、社会稳定的安全阀、促进就业的增量池的作用,推动产教融合、教城融合,服务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贵州省中职学校点多、面广、校均规模小、与产业结合度低,高职院校设置和人才培养不能很好覆盖省内重点产业,必须“赶、转、改”并举 ,省政府提出了构建以清镇职教城为核心发展体,以毕节、黔西南、遵义、铜仁等市()职教园区为两翼,以多个县级职业学校为节点的“一体两翼多节点”空间布局。将中职学校由209所调整优化到百所左右,实施“百校大战”项目建设、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并力争把清镇职教城建成全省产教互动、教城互动、职教改革、技能培训的创新区、引领区、示范区。

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抢抓贵州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大好形势,发扬贵州教育精神,加足干劲,制定了学校的“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战略三步走”(争创国家示范办学规模突破6000人;实现集团化办学建立装备制造职教集团;办学层次实现突破中高职并举)。五年来学校以“文化浸润技术,素质托起技能”的办学理念,坚持“规模+内涵”的办学方针,一手抓管理服务的提升,一手抓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了规模与内涵的同步增长和协调发展。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实现办学规模、办学内涵、对外形象的跨越,创造了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发展的新速度。学校占地面积由49亩增长至550亩,建筑面积由4万平方米增长至16万平方米,在校生规模由不足3000人增长至7000余人,学校现有图书藏量15.16万册,专兼任教师270人,“双师型”教师比例26.1%,硕士研究生比例20.2%20136月,学校牵头成立贵州省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2009年到2015年连续承办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现代制造技术选拔赛,连续七年获全国数控技能大赛(贵州选拔赛)集体一等奖。在全国职业院校师生现代制造业技能大赛中,学校多人次荣获一、二、三等奖。

成千上万的贫困家庭学生通过职业教育,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但面对同步小康的要求和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需要,学校在办学条件、模式、质量等方面仍有差距,必须树立弱鸟先飞的意识,不断推进职业教育深化改革,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倡创新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机械行业资源和职教集团化的平台优势,为国家和地方的建设培养优秀的技术人才。

三、牢记殷殷期望 奋力实现美丽机校梦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职业教育时再次指出,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工程,要上下共同努力进一步办好。希望同学们立志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技高一筹的境界,学到真本领,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人生。这是对我校师生的期望,同样也是对我们职业教育的期望。总书记对学生的勉励和殷切希望、对职业教育功能作用和定位,为学校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我校作为为机械行业培养输送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学校,将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结合“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规划,与时俱进,调整学校专业发展布局,向先进制造领域发展,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致力打造学校发展的“升级版”。那就是在“十三五”期间从七个方面提升:一是办学层次的提升;二是校企合作方式的提升;三是学校机制体制的提升;四是国际化办学的提升;五是队伍的提升;六是教学手段的提升;七是服务水平的提升。为贵州同步与全国实现小康,培养更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在美丽中国梦的期许下奋力实现美丽机校梦,我们有信心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中国机械教育发展中心、各兄弟院校的支持下,将学校打造成为省内一流、西部领先、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特征的职业院校。

 

《牢记嘱托  砥砺实现美丽机校梦》PPT—专题交流材料下载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